●得一錄卷二
保嬰會規條
○保嬰會規條 【 無錫青城鄉原本 】
卷二之一
天下最慘者莫如殺生。物命且然。何况人命。近世溺女之風。各直省鄉里小民所在多有。呱呱墮地。即付沉淪蔑理傷和。莫此為甚。育嬰堂既不能強之必送。而救援之法窮矣。窮則宜變。變則可通。此酌助貧戶之法。所以為救嬰最上法門。竊願為普天下千百萬嬰孩哀號乞命於海內仁人君子也。述保嬰會規條
保嬰會緣起
規條
附救溺嬰新法(見湖南桂陽州鄧錫範先生種子集中)
浙江紳士趙鉞請通飭保嬰會呈稿
附稟請江蘇巡撫通飭保嬰規約批
保嬰會記事
保嬰會約序
浙江程大中丞嚴禁溺女并酌定嫁資示
明同安教諭金星徽上兩臺風俗書節畧
保甲鄉約兼禁溺女法
廣信康太守設立嬰長責成穩婆以拯救女嬰序
金谿縣嚴禁溺女示
附豐城六文會法
江山蔡廣文英擬勸救溺女法
培元堂勸育女說
彭南畇殿撰濟溺說
附溺嬰微騐
遂安生生會小引
梁敬叔勸戒近錄記浦城蜜浸
救命俗說
附保嬰會說
桐鄉嚴比部善後局舉行保嬰會序
百制府通飭稿
江蘇藩憲王通飭札
蘇城遵辦保嬰會啟
△保嬰會緣起
邑城例設育嬰堂。收養遺孩。仰見我朝愛育黎元保赤全生之至意。法良意美。誠盛典也。但四鄉窵遠。跋涉為艱。 【 貧者每惜小費入城路遠每多憚於抱送】 故貧乏之家。生育稍多。廹於自謀生計。往往生即淹斃。相習成風。恬不為怪。 【 世俗美其名曰嫁之、又曰度他人身、習以為常、無人勸□】 不特生女淹。甚至生男亦淹。不特貧者淹。甚至不貧者亦淹。轉輾效尤。日甚一日。 【 有一家連淹十餘女者。有每村一歲中淹至數十女者。居鄉目擊。慘不忍言。】 墮地呱呱。遽遭戕害。宛轉水中。良久乃寂。聞之酸鼻。言之痛心。嗚呼。孰非父母。孰非骨肉。竟至忍而為此。豈必其本心之酷毒哉。習慣自然。故不自覺其殘忍至此耳。雖然。天心好生。人心惡殺。有心積善者物命尚思買放。何况人命。居鄉之士。目見耳聞。日坐視其死而不之救。咎將誰諉。 【 此事城中士大夫及鄉鎮紳富皆未必周知、須留心訪問貧嫗乃得其詳、】 此所以不得不為之呼號求救於四方仁人君子也。查向來善舉。育嬰堂之外。有留嬰接嬰等堂。為鄉民遞送嬰孩。洵為善舉。但初生即為抱送。恐小小血泡。一經跋涉。未易保全。今特仿蘇東坡先生黃鄂救嬰。及彭南畇殿撰濟溺說之意。變通其例。用酌助錢米一法。令其自養。以補育嬰堂之所不及。集成一會。名曰保嬰。凡鄉里有生育男女。果係極貧而不能留養者。局中例給錢米半年。令其暫養。如萬不能養。再為設法安置。或代送嬰堂。全其性命。庶使為父母者。因助思留。因留生愛。幼孩日長。憐念倍深。所費無多。保全極大。昔人有詩云。一言激切垂悲淚。萬萬嬰孩在腹呼。仁人之言讀之者猶怦怦心動。况目擊其事者乎普望仁人君子。俯念孩赤無辜。人命至重。急為設法倡舉。或勸或禁。庶幾惡俗可挽。嬰命可全。上合天心。下關風俗。出諸死地而生全之。其造福於兒孫者何可量耶。爰擬規條如左。以備有心者采擇焉。
△規條
一集會之始。未及建堂。先就寺廟公所設局。各友分司。公舉殷實老成者為會總。另舉老成有才幹者數人。或司季。或司察。或司捐。務須恊力同心。以圖永久。
一集捐之法。或躉或零。或捐厘。或助田畝。各因地制宜。或一族公議。或一鄉一圖公議。經費愈多愈妙。務須齊心協力。以挽頹風。以保生命。
一保嬰要會之舉。因鄉間溺嬰者多。效尤日甚。特於極貧之戶。酌助養費。以救一時沈溺之慘。所以補育嬰堂之所不及。其尚能勉力留養者。不在此例。
一地方凡有生育男女。如果係極貧不能留養者。必協同鄰右作保。到局報明。司察親往查騐屬實。即給白米一斗錢二百文。此後憑票。每月照給。令其暫養五月。 【 此中長短多寡不妨察看情形隨時通變】 五月之後。如果萬不能養。方為設法代送嬰堂。 【 如可勉力自養須力勸之或再給米二三月便可保全】
一局中設立底簿。初生到局報明。必將嬰兒生月日時。及某姓某地某堡注明。司察查騐嬰兒。記其手足指螺箕若干。及頂髮螺紋單雙偏正。即給予票憑。填明應給若干月。兩月後抱兒到局騐看合符。或司察不時親至其家看視。倘有病故。即日注銷。其隱匿不報者。惟保人是問。
一極貧之家。凡有遺腹孤孩。有關嗣續。而無所依靠者。公議格外酌增。 【 或三年四年隨時酌給】 則恤孤而兼敬節。於風教更非小補。
一貧婦生產後。或隨時身故。嬰孩無人乳哺。勢必難保生全。局中查實。每月加給錢五百文。聽其覓乳寄養。定以三年為則。
一事久弊生。酌助之例一開。即有力能撫養。而希圖冐領錢米詐說欲渰者。此則須細加察核。務要實係貧窮。方准給予。尤宜剴切曉諭。以溺嬰獲譴之報。漸格其心。
一是會舉行。必須定以地界。始可時時往騐。若來者一概給予。恐經費有限。且路遠難以察核。姑以十里為限。十里外未能概給。
一嬰兒報局。遇隆冬給棉襖抱裙各一件。春秋給夾襖一件。
一是會專為貧而欲溺者。勸其留養。其或有以領費為羞。而又厭多欲棄者。又有不便聲彰。勢不能留者。尤須力為勸留。委曲代謀。庶幾陰為保全。
一送來嬰孩。即為覓乳撫養。如有乳婦自願留作養媳以配其子者。例給費三年或初年每月二斗以後每月一斗至三年為止其男孩則多有人家收養作子。局中止給照單。以杜爭嗣之弊。錢米例不給貼。
一出痘為嬰兒最要緊事。而天花尤易傳染。故須每年正二月或八九月種痘。囑乳毋小心保護。局中酌給醫藥之費另備稀痘丹驚藥螳螂子藥。以資緩急。
一凡遇嬰孩有病。到局報知。司事即請醫往視。隨給藥費。病愈乃止。如報局之產毋有病。或乳汁不通。亦准一體報明。酌給醫藥之費。
一是會所定規例。原為極貧之家起見。其力能撫育者。斷不屑此區區佽助。亦斷不肯送育嬰堂。其或間有以生育繁多。而隨俗渰溺者。似難一概保全。然有此一舉。稍有人心者。自不便再下毒手。而嬰孩可漸免橫夭之慘矣。
一是會稟 縣出示。立案遵行後。一面地方公議禁約倘有悍然不顧。仍將兒女渰溺者。一經察出。即公同議罰。不得狥情容隱。庶幾風氣漸移。外似挾制之。內實感動之。非苛刻也。
一是會之舉。名為保嬰。實亦兼資產毋。葢極貧之家。以紡織為活計。一日不做。一日不活。一遇生產。即不能操工作。巧炊乏術。抱布奚從。百慮攢心。愁苦萬狀。產後羸弱。已覺不可支持。倘急於餬口。二三朝後。即強起操勞。多致感冐風邪。釀成危疾。有此些些小助。便可安養數日。既保嬰孩。又恤產婦。一舉而兩善備焉。
一是會定例代送嬰堂。實則十無二三。葢初生時或因困乏。或因氣惱厭惡。或欲代人乳哺。一時無奈。遂至忍而出此。若養至四五月後。小兒已能嬉笑。嬌憨之態。最動人憐。父母必有不忍拚棄而勉力留養者。 【 至此則勉力之中、又須分作兩等、其極貧者津貼之費酌量再給數月、】
天下事莫大於人命。則善事之舉亦莫大於救人之命。救命之舉。莫急於此。亦莫多於此。伏望 有心世道君子。逢人勸諭。隨處倡行。無論大小。皆可成就。總之得救一人。且救一人之命。多設一局。即可救無數之命。所係良非淺鮮。如以立法尚有未善。則因地制宜。參酌而變通之。尤有望於同心之士矣。
予曾詢一異鄉友。有溺女之風否。友曰。吾地素無此風。予亦甚歎其風俗之厚。後數月。復遇此友。則動色相告曰。有是哉。子前日之言也。幸子為我提醒。不然。予尚夢夢。坐失善緣矣。因詳叩之。則此友歸後。偶問一收生婦。始知溺女之俗。其地亦正不少。遂於里中集眾苦勸。並設法保護。兼申禁約。因而得生者已五六嬰矣。可見此風所在多有。特未嘗留心察訪。故不免交臂失之耳。士子閉戶讀書。方自詡關懷民物。孰知門以外竟日有無數嬰孩呼號待命哉。 【 凡不問戶外事者、謂不問一切非分事耳、若救人性命一事、則戶外何可不問。切勿泥定此語把極好積德機會錯過也、】
溺女之俗。既多在鄉間。則居城善士。在城亦無可設施。凡有心願救人性命者。即可推此法於鄉間。訪問某地有此惡俗。即為說法救護。能保全一方。關係正非淺鮮。若疑三阻四。畏難不行。自為計則得矣。而白髮無情。催人易老。良緣錯過。後悔已遲。古人所以深有慨乎時不再來也。願與有志之士急起圖之。
又溺女之報。不勝枚舉。宜多刻報應圖畫。以警愚蒙。 【 下藥墮胎往往斃命可附刊畫圖勸世】 至於閨房曖昧。勢難留養者。則宜徧囑收生婦。如遇此等事。倘能暗地抱送。另給賞錢四五百文。則暗中之保全者當不少也。
人命關天。天心好生。故救人為大。夫謀死一人。世上既難免陽誅。暗中更必遭陰殛。盖怨毒之氣結而為戾。循環報復。禍有由階反是以觀。則救活一人。或數十人。或數百人。當何如食報也。大小雖分。性命則一。善緣自結。切勿因循。
溺女之風。久成習慣。雖有煌煌告示以禁之。種種篇章以勸之。而蚩蚩之氓。既不識字。復不明理。即誡之深而言之切。何能家喻戶曉。執塗人而告之。惟有將古今溺女救溺。彰彰報應編成俚語。明白曉暢。或說因果。或唱道情。於鄉村市鎮。各處宣揚。善可以感發。惡可以懲創。則愚夫愚婦聽之。無不相悅以解。而相沿之積習。即可漸移而默化。能教江湖朦叟。習成此等歌詞。既可餬口。又堪醒世。一舉兩得。功莫大焉。
保嬰會局。設於錫邑北門外青城鄉蓮蓉道院。自道光二十三年集眾捐貲。立局舉行。數年來全活頗多。二十里內溺女之風亦漸稀少。此其效之可憑可信者。現在江邑青暘等鎮。及本邑陡門秦巷均有善士倣照倡行。具見善有同心。漸推漸廣。惟此風吾省各州縣比比皆是。所望信善君子。互相傳勸。俾各處聞風興起。於以挽惡俗而全生命。此則私心所禱祀而求者矣。人命所關。言之心惻。敢贅數言。用告同志。梁溪同人謹識
△附救溺嬰新法(見湖南桂陽州鄧錫範先生種子集中)
人生幸際太平。幸值溫飽。便須孳孳為善。多貽後人之福。縱有衣食以豐之。非為善則恐福田之不廣。縱有詩書以訓之。非為善則恐丹桂之無根。但一切方便陰功。誰曰非善要不如救命之真一切戒殺放生。誰曰非真要不如救人之大特是救人一事。有費數千金未見確救一命者。惟有戒溺嬰女之法。能拯一人即實在救活一命自古朝廷設法。神聖降筆。或分建養堂。或公僱乳母法非不善。人猶多迷。送養則阻於作踐之浮言。自養則狃於賠錢之過慮。即在仗義行善之人。亦慮事體重大。謀始圖終之難。是以另立出帖買命之法。帖出而願行。帖收而願止同心者眾。固可大其規模。協力者少。不妨約其限制。可以兩人共行。可以一人獨舉。一里數里。畫疆可守。一月數月。計時可為。至於仁人而在高位。賢者而擁厚貲。更可曲暢引伸。廣施仁術又况人之好善。誰不如我。此地為之。彼地豈無為者。今日為之。後日豈無為者使人人有此立願法則家家有一育嬰堂矣
能立局以圖永久、自是更好、如不能立局。則從此做起。亦屬急救妙法、
數人共救勸帖式 某等特出具勸帖。敬告本境上自某處起。下某處止。左右某處為界。界內有貧家生女無力撫養者。煩本人於三朝內。親報帖內有名之人。俟其訪看的實。助錢若干。 【 一千以上各隨其力】 滿月至三月。又助錢若干。 【 如初助之數】 三月之外。自養抱養。聽其自便。凡來報者以此帖存否為據。帖收願止。倘報者界限情事。不與帖載相合。不能妄助分文。此白。具勸帖某地某名氏並年月日期。
一人獨救勸帖式 某地某人立願助救嬰命若干。 【 一命亦可】 凡本境相識之中。有不肯洗養女孩兒者。煩近鄰仁人君子。代為勸阻。即曰來舍告明。情事的實。至滿十日助錢一千。二月後再助錢一千此後自養抱養聽其自便。但力微不能徧及。權自本境某處起至某處止。至滿願之日。收帖不行。凡來告者。如與此帖不合。一文不敢妄助。此白。具勸帖人某地某姓氏并年月日期。 【 或寫總共助錢三千、分作半年、逐月支取、便可保全、此中多少不妨隨酌】
一更有謹默之人。心立善願。又不欲出帖揚名。並畏難於查訪者不妨囑託誠信之好友。告以心許之願。使之探訪勸諭。不論遠近。果得救起之時。其錢即付友人轉發。此尤簡便無弊之一法也。 【 城中如無溺女之俗即可從鄉間訪求、託人辦理、○陰德陽德之分、總視其人之用心、若必欲力避人知、便有許多誤事、如能行所無事、即陰德亦在其中矣、】
一有疑女命不可勝救者。試譬之溺人滿河。我能隨拯一人。便是救一命之功豈可以滿河難救遂並此一命而不救乎夫名利之不能盡爭者。未聞以其少而不取。獨於善事則虛憂其大。而實辭其小。彼將何所下手哉。有志者先須去此等狐疑。 【 救人一命功德最大、須勉力做去、彼以為緩而多生疑沮者、便是阻人為善、恐非福相、】
一富家文士。亦有曾犯溺女之罪者。倘讀戒溺諸文。此心能無悔惕然而死者已矣惟有取用此法可以救補前愆可以轉禍為福又凡一切問心犯難解之罪者宜取此為贖身之一法 【 此足為巳犯此罪者、開一條活路、】
一凡求子求壽求功名之人。各具懇切真心。力行一切善事。如更能取用此法。隨力所至。實行廣推世間感天地動鬼神之事未有速於此者其獲福何以數計耶。 【 人欲挽回天數□作元命、必須取用此法、勿□吾地此風尚少、可以緩圖也、】
一世有樂善不倦之人。亦恐終身難遇一命之緣正好取用此法。力行廣推。深種善根。若奉功過格誓行善事若干之人。更苦終日無善可為。唯有救活一命。則 文帝乩示潘仲謀之訓。分明巳凖百功。况小財大用。人命關天。天地之德曰大生此金不在修生之下父毋之恩曰罔極此金更在罔極之先節寒士之束脩亦有獻洛除刑之意出匹夫之片紙即同赦過宥罪之書但得一命矜全此心何等快活况天道之報施不爽也 【 劌目怵心、截金琢玉文章至此幾於驚風而泣鬼神讀此而仍漠然無動者非人情也、】
一禍患疾病危迫困窮之時。誰不思立願以禳之。能取用此法即救一命亦足以補天地之憾轉移厄數。不卜可知矣。
一刊印各種善書。自是懲惡勸善實在功德。而廣布此法。使一切事急無措之人。平日習俗見聞。自然立地可行。尤為方便陰功。凡為父母祈福壽康健。及自已子息功名財利疾恙求愈訟非禳解消灾弭厄等項。發願印送此集。遠傳他省。德洋恩溥。生全更無限量矣。按溺女之風。東坡居士言岳鄂間有之。魏裔介御史奏稱江西江南福建皆有之。彭凝祉先生言嘉湖有之。閱果報所載。隨地皆然。若能印送廣傳善與人同。功德乃不可思議矣。
按律載故殺子孫徒二年。何以憲典久懸。並無一人念及乎此。豈人皆不犯耶。抑官長所不及耶。或深慮夫地保戚鄰之告□。有索詐挾嫌諸弊反惹成多事耶。殊不知官長稱為父母即當推父母愛子之心而痛革乎其父母殺子之習始則出示嚴禁。繼則與紳士富戶等。公議建堂立社設會。各隨其俗所便而行。若紳士富戶慨然樂善。則天良發見。豈有出錢以救他人之女。反欲吝錢以溺親生之女。清夜自思必有不安。則富戶之溺女亦可漸除矣。貧者又得所贍養。亦何忍為此滅絕天良之行。溺風不從此息乎。是以凝祉先生哀號求救於民之父母。其一種熱腸。一片苦心。躍躍紙上。為民父母者能體好生以救生功德無邊無量
溺女之風。近世所在多有。而尤甚於窮鄉僻壤。普望仁人君子留心積善者。務祈訪問某地有此風俗。即可照此買命帖式隨力舉行。救得一命。即是一命的功德。勿曰吾地素無此風。遂忽焉不以為意也。 【 本地即無此風、即可推此法於他鄉凡以救人性命為急。當不過分畛域】
△浙江紳士趙鉞請通飭保嬰會呈稿
呈為溺女傷倫。轉呈江蘇省保嬰局規條。乞通飭各州縣照仿勸辦以全生命事。竊民間溺女。最為慘毒。順治嘉慶年間。欽奉上諭。嚴行禁革。誠以天道好生。人情惡殺。親生骨肉。忍心害理。足令見者慘目。聞者傷心。無如習俗相沿。遂成風氣。各州縣育嬰堂多建設城內。鄉村廣遠。抱送為難。貧乏之家。生育稍多。力難撫養。初生即行淹斃。浙東西各處皆然。視人命如草菅。實惡俗之急宜嚴禁者。竊思殺害物命。尚干天和。况溺斃嬰孩。更乖倫理。有心者共切哀憐。而救全苦無善策。乾隆五十年。前任盛藩司撰戒溺女說數篇。剴切勸諭曾詳奉 前撫憲通飭各屬。初行時頗著成效。今事隔數十年。已廢弛而不知有其事矣。近年江蘇省無錫縣青城鄉紳士。創為保嬰局。設法妥善。著有成效。今春紳士華嘉植等。已將規條呈蒙□江蘇撫憲陸。 批示飭縣刷印數百本。通飭各屬。并移咨安徽省照辦。誠善舉也。該處紳士。因知浙省多有此風。思欲一體勸辦。紳士余治特為遠道來杭。將規條三百本。交與紳等。囑令轉呈。籲求 大人恩准通飭勸辦。其推廣利濟之心。樂善而欲與人同善。紳等細閱規條。大旨在各就方隅設局。附近有欲溺女者。止其溺而許助錢米為撫養之資。約以五月為期。計費不及五千文。而可以救一嬰之命。在貧家產女。因助而思留。因留而生愛。緣小兒養至五月後。嬉笑最動人憐。為母者乳哺己久。豈忍取諸懷而棄之。多有不肯捨離勉力留養者。是暫時資助顯以阻其殘忍之狠心而五月攜持。隱以發其慈愛之天性。之死而致生之。蓋以仁術而為援溺之權也。其有實不能留者。仍由局中妥為安置。或給人領養。或送入嬰堂。半歲幼孩。較之初生血泡。易于鞠育。可保生全。事就近而易為費不多而易集至其餘所議各條。悉皆妥善。法良意美。事可推行。恭維 大人全浙福星。痌癏在抱。勤求民隱。澤被蒼生。凡此呱呱生命咸在矜全胞與之中為此翹首慈雲。代為呼籲。謹將余紳士交到規條又抄錄前任盛藩司舊案。一并據情轉呈。伏乞 大人俯賜核准通飭浙省各府州縣查照勸諭各鄉村鎮樂善之人。各于本處就近照仿辦理。其中有因地制宜之處。儘可酌量變通。但能多一處之局。即多救一處之嬰。若一村能保得一二嬰。推而至十村百村。嬰命之得獲生全不少。悉出自 大人再造鴻恩。至聞勸聽從者。固應給之以利。而殘忍不遵者。仍宜治之以法。并懇飭各州縣出示嚴禁。有犯必究。懲勸並行。於以挽澆風而全生命。仰副 大人誠求保赤之慈懷。紳等不勝感頌之至。再浙省溫衢各屬。溺女最甚。該處多與閩省連界。從前魏總憲原摺指稱福建有溺女之風。如蒙移咨閩省。一体照辦。俾仁風通被。闓澤旁流。功德尤為無量。謹呈。
巡撫浙江部院梁 紳士趙鉞等呈批貧民鞠育無資。輒將所生嬰女溺斃。最為慘忍惡習。據呈請照蘇省准行規條。通飭勸捐給資撫養。係為保全生命起見。洵稱善舉。候札布政司。通飭各屬。妥議照辦。仍出示嚴行諭禁。並候移咨福建撫部院轉飭。循照辦理。規條抄案存 道光二十七年秋月。
△附稟請江蘇巡撫通飭保嬰規約批
江蘇巡撫 陸紳士華嘉植等所稟設局保嬰洵屬善舉。已將章程札行蘇藩司。移會江藩司。通飭各屬一体照辦並飭該縣將章程刷印数百本送司通頒一面詳由督部堂衙門。咨會安省循辦。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初一日批
△保嬰會記事
予於道光二十三年。就本鄉十數里之內。議舉保嬰會。緣吾鄉溺女成風。效尤日甚。甚至男孩亦溺。且甚至有力者亦溺。不特貧戶也。因再四熟商。集一善會。就貧戶之欲溺者勸令勿溺。准生產後報明。每月助白米一斗錢貳百文。以五月為止。五月之後。如果不能養。方為代送育嬰堂。其會以三百六十文為一會。每人自一會起至十會百會各從其力。每春秋兩舉。焚香祀神。醵分作會收錢存公。以便給付。自此人多感化。留養遂多。自二十三年四月起。至今十餘年。每年因助而留者多則百餘名少則六七十名。此外又有因捐而留養者。即如予族弟志宏。在蘇生理。連養三女。第四胎又產一女。妻氣忿。提所產女淹於浴堂。其長女奔訴於翁。翁大譁。以為我於保嬰會尚每日捐錢二文。何得如此。急撈起得不死。越明年。又產女。產婦更忿。誓不肯養。志宏適在家。堅不許。以吾家尚捐錢助人保嬰。豈有自家反溺女者。妻不能違。越二年。乃生一子。予每謂志宏曰。當時若將女淹死。恐未必即能生子也。又有顧姓名三寶者。嘗為蒙館師。性古拙。有二子。生二女均淹之以為吾寒士。養女恐為後累也。予集會後。嘗以溺女果報事縷為述之。頗心動。遂勸其日出一文入會。以期稍贖前過。一年後忽謂予曰。我家一分願不能出矣。詢之。則今年又生一女。以入會故不便再溺。勉力留養。無力再捐矣。予笑謂之曰然請從子便。吾子如實難養活。倘欲向保嬰局照例給貼。吾當如數以付如何。顧亦笑曰我尚不至此不過日後又多一累耳。又有顧姓兄弟兩人。先後連舉女。均以捐一文願故相勸留養。此外因舉會而保全者指不勝屈。畧舉數條以昭徵騐。一會之舉。其保全之多己若此。可見事在人為。特患不為耳。且特患為之不勇耳又予於咸豐八年。在下塘雙廟鎮借穀會中講說鄉約。知該處亦多溺女風。因重言以勸。男女環聽者數百人。惟羣相稱善而已。越明年。又因鄉約事至宋帝廟。晤張姓友謂予曰。先生去年在敝地講約片時。現救一命矣。詢之。因言我去年聽講而歸。同行一友有太息聲。我知其以育子過多曾溺死一男故也。因乘機謂曰。子得毋聞講鄉約之言而知悔其溺子之過乎。友曰。誠然。我初不知有此道理。但以多累故。且他家亦有溺子者。故不以為意。今悔無及矣。因又謂之曰。無妨也。講約者曾言設有犯過溺女者。能勸人家勿溺。可將功贖罪。子但從此苦口勸人。前過無難消釋也。友稱善。今年忽生一女。非但不敢溺。且愛之如掌珠。藉非聞先生一席之談。則男孩且溺。何况女孩耶。是先生講約片時。現救一命也。且此事以異而得傳。而此外之默為保全者。尚不知凡幾。而且聽講之後。因而知尊君親上。知孝親敬長。知吃虧忍耐。以及戒殺放生惜穀惜字積德為善者更不知凡幾。講約之功。真無限量也。張君所言。葢咸豐九年三月二十八日行鄉約時也。同人聞之者咸為鼓舞。予亦竊幸以迂愚之見。口舌微勞。隨處得收成效。撫懷差堪自慰。並以見天下無不可化之俗。無不可格之人。惟在吾人之有心與無心耳。明時恩大無由報。欲為鄉鄰講孝經。三復此詩。輒不覺怦怦心動焉。而况人命所關初非細故。吐三寸不爛之舌。救萬千及溺之嬰。是尤所望於有心者之逢人說法矣 【 梁溪□□學人余治記】
△保嬰會約序
余讀吾鄉保嬰會約一編。不覺瞿然起喟然歎曰。溺嬰者之心之忍何若是甚哉。保嬰者之心之仁何若是彌淪周浹哉。呱呱墮地。亟投水中。宛轉良久乃寂。其忍如此。而有一家連淹七八嬰兒者。有一月一村連淹十數嬰兒者。其忍之甚如此。保嬰者目擊心傷。集資設局。其大意以酌助錢米令其暫養數月。使為父母者因助思留因留生愛因愛得保。動其自然之天性。還其本然之慈愛。仁矣哉。推我心而置人腹者也。而又設司捐以裕其資。設司察以防其偽。定地界以分其限。誌羅箕以騐其真。慮其寒也。加給綿衣。憂其病也。量予醫藥。恤其恥也。令其背人抱送。產後毌故者。代託親族。關係嗣續者。加增養費。路遠難徧者。勸設分局。實在難留者。不得已乃送育嬰堂以資長養。仁矣哉。開源節流。補偏救弊。燭幽達微。凡與嬰兒有益者。事無不盡之事。心無不盡之心矣。其彌淪周浹一至于此哉。抑余又有感焉。天下仁心為質者多矣。或有其心而無其效。或有其效而不能普且久。大抵知一不知二也。得偏而遺全也。有初而鮮終也。必彌淪周浹如此。而後可以言保嬰。保嬰必如此而後無一嬰之不保。夫安得保嬰者皆如此用心哉。夫安得天下之類于保嬰者皆如此用心哉。
道光丙午年閏五月 邑人鄒鳴鶴敬題
△浙江程大中丞嚴禁溺女并酌定嫁資示
浙江巡撫部院程 為嚴禁溺女以全性命事。照得父子之恩。本於天性。虎毒尚不吃兒。何况於人。試問爾身從何而來。毋生之也。爾子從何而來。妻生之也。身與子皆女所生。而乃溺殺其所生之女。不孝不慈。孰大於是。如謂難以撫養。殊不知天不生無祿之人。如謂生女不生男。殊不知天下儘有生男敗類。而生女賢孝者。如謂溺女以求男。殊不知忍心害理。天必不錫以佳兒。且殺機所感。禍即隨之。如羅元科在闈中有無數小手掣肘。石揆妻母子俱惡死。河口蔡某生子破體而死。元秀病中見羣女追殺而死。陳一清妻紅蛇纏股而死。赫連傑妻見羣女噬膚而死。福安張氏巨蛇擊乳而死。穎娘子血漏而死。潤州陳氏夢小牛觸身而死。王氏腹中生蛇而死。穩婆范氏專為人墮胎溺女。全家十一口俱惡死。厯觀古來溺女之家。惡報不爽。蓋天道好生。鬼神惡殺。作惡降殃。理固然也。浙江溺女之弊。最為錮習。疊經前院司諭禁。此風未息。大抵因出嫁費繁之故。聞民間嫁女。無一不備。有用銀數百兩數千兩者。最少亦須百數十金。雖賣田借債。亦須凑辦。男家以厚嫁為榮。薄則笑之。甚至翁姑待媳婦。以粧奩之厚薄為愛憎。既嫁以後。則有三朝七日十四日滿月名色。女家必須備禮物送至婿家以多為貴。少則壻家必笑之。逢年逢節。亦復如是。女若生子。未產以前即送衣襁食物。既產以後。自洗浴剃頭。以至外甥週歲。均須節節備具衣飾致送。直至十歲而止。用錢不可勝計。而壻家及自己女兒轉嫌禮少。大屬非是。不知婚姻而論財古人所戒。嫁娶稱家之有無。苟無矣。則一衣一被。儘足成禮。諺云。好女不穿嫁來衣。言貧富自有定命也。如果有福。雖嫁粧菲薄。而多生貴子賢孫。何患貧苦。如無德無福。雖粧奩豐厚。豈能保守。古有公主下嫁。而能荊釵裙布。敦行婦道者。史官書之以為美談。石碏有曰。愛子者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婚嫁為人道之始。奈何不教之以儉。而反教之以奢乎。即富家莊田有餘。儘可分給女兒。何必以華靡之物作嫁資以相誇耀乎。至節次送禮不特費錢亦且折福尤屬無謂嗣後民間嫁女不許用金珠玉翠繡被繡衣總以銀器數事布帛數件為度。即富家不得過銀百兩。中戶不得過四五十兩。下戶不得過二三十兩。最下之戶。即三兩五兩亦可嫁女。其男家財禮多寡聽其自便彼此不得爭競嫁女以後。止許以一二樣食物偶爾探望一切三朝七日至為外甥洗浴做週歲等事槩行禁止民間嫁女不難。庶養女者多不致溺斃。如貧家不能乳女者。即送入育嬰堂。或與人作童養兒媳。本部院現在通行各府州縣勸諭紳士商民。各於本鄉本俗。捐資積穀。育嬰養老。該紳耆務須共相化導。毌再溺女。倘再有犯。一烴察出。定行照例治罪。特示。
道光五年七月初一日示
△明同安教諭金星徽上兩臺風俗書節畧
漳南之俗。止育一女。多則溺之。夫父子天性。何慘毒乃爾。情因勢變也。平民婚嫁相誇耀。競尚張葢鼓樂。輿從服飾竭蹶經營。如輸公課及壻車方來積囊己匱賠奩甫畢索債盈門俗敝至此。則雖日嚴溺女之條。無補於事 【 此段窮受弊之源】 夫移風易俗。事非易於轉圜。然物極必返。想人情亦厭而思去矣。特患無辭以避之耳。若官為諭禁。則向之迫於不得已而勉應者。今乃不啻釋重負而納清風也。 【 此段導去弊之機】 伏乞裁定禮儀。下於州縣。如金珠綾緞隨從之類。概行禁止。時進家長族正申明此義。衣冠則責之教諭。務令窮鄉僻□皆知牽犬可以嫁女。竹釵可以承夫。則弄瓦與弄璋等耳。 【 此段詳革弊之法】 自茲人戒溺女。家易得妻。閩南億萬命。皆憲臺鴻仁所生全也。賈父杜母。豈得專美漢廷哉。為此備具正副二摺批示遵行。
按世俗厚嫁成風。遂致不敢養女。計每縣每年所溺女孩何啻數千計。夫人命關天。害一命已傷天和。而况以萬千生命所關。何等大事。乃地方官紳恬然安之。不為設法議禁。力圖挽救。誠可怪也。窃意厚嫁之俗。須責成大戶通邑公議立定限制分上中下三等有逾制者加以重罰而倡首者尤宜首先崇儉示以榜樣則風俗自可漸轉也陳龍莊先生有云。吾鄉風俗奢靡。娶婦率多皷樂張葢以華侈相尚自陸比部娶婦。首先崇儉。不張葢不皷樂而後民間娶婦遂有以張葢皷樂為恥者可見風俗轉移全在鄉紳大戶為之倡始如地方有因厚嫁相沿。而溺女成風者。該地紳富亟宜首先倡議會同邑侯。設法化導。以身先之。一面出示勸禁。並勸舉保嬰會。一舉而可挽百千年風俗即可救萬千女孩性命造福何可限量耶。
△保甲鄉約兼禁溺女法
貴溪令錢邦偉。以保甲法禁溺女。有犯者五家連坐。所活無算。以官法相治。恐有多事小人從此藉端誣陷。轉滋擾累。是誠不可不防。惟有地方紳士力行於鄉必有實效。預先請官出示。集諸父老公議酌定。同姓者出族。異姓者出約。如情願贖之以財。則分上下中三等。存之以幫育女。著為鄉例。溺女不糾舉者。左右鄰連坐同罰。則保甲不行於上猶行於下。斯真能翊贊王化者矣。
現今處處奉行鄉約。竊擬於呂氏鄉約德行可勸中。增拯救溺女一條。會集之日。相與推其能者書於籍。以警勵其不能者。於過失□規中。增淹溺子女一條會集之日。值月告於約正。約正以義理誨諭之。謝過請改。則書於籍以俟。其爭辨不服與終不能改者。聽其出約。如厚嫁相沿。則可公立議約。酌定上中下三等。裁汰俗禮。不許再蹈故轍。如不遵者。亦聽出約。夫溺女之弊。事在房幃。查之有所不便。跡涉疑似。辨之有所不行。惟不齒於鄉一法。為王法所不及者。鄉評得而議之。故識者謂官禁不如私禁之無弊也。昔陳實表率一鄉。至使人謂甯為刑罰所加。毌為陳君所短。則約正所以樹身之型者可不早哉。
按州縣有育嬰堂。是皆體天地好生之徳。士大夫倘能因其意而變通之。更立為社。力行救援。此與天地參之大善也。○附錄鄉間救溺社規云。好善者先作會首。邀同志各捐資入公為倡。外有按月捐銀之法。少則每人一錢亦可。又有按月捐錢之法。少則每日一文亦可。又有按月捐米之法。少則每戶一升亦可。其法每年正月會首挨門送帖。奉勸入社。以後每月續繳續捐。十人百人。眾寡不定。一月數月。常暫不拘。量入為出。分給貧戶之育女者。歲終集社中諸友。就境內正神為疏以告之。但使會首得人。公正無私。殷勤弗怠。亦切實可行之法也。
△廣信康太守 【 基淵】 設立嬰長責成穩婆以拯救女嬰序
庚子莫春。以拯革溺女策試士。於今惓惓不能少釋諸生陳義高者。責成族長。家自為治示諭穩婆。臨時勸止。醵聯善會。公給贍養甲會資助。不預歛集。皆可隨時因地行之。惟存乎其人矣。其在城穩婆懸賞董誡育女者。給銀牌獎勸。數月來既有成效。而所及苦不能廣。又令府署吏胥醵聯善會依規守行。現報生女者二十餘人。然遲之又久。僅施行於在官。而不敢舉以喻期紳民者。深維始終之理。醵集初事之匪易。而垂久不敝之更無其據也。葢人少則歛貲難。貲少則接濟難。貲厚而生息難。防乾沒侵蝕尤難。久之刁黠覬覦。更必滋訟中潰矣。默息於心。慎不輕發。夏五。學博熊公來言。靈山汪生淑仁。有設嬰長給田責令稽察之說。其言一村內無論百家數十家。或二三村相約公舉嬰長一人。給田六畝。令其自種。專任諭禁溺女。即本村紳士董之。事克有濟。兼可以久。當加獎勵。更進以甲會助錢之意。令兼其說行之。貧乏者亦得養育。擬俟規式有定。行之而效。刊示通行。猶念郡城為四鄉七邑之歸。理宜先倡。而鄉村樸質。城市雜囂。未可概以此法推之。爰通以穩婆勸止之義。按城關穩婆六名。每名給田七畝。中歲獲穀七召。足資口食。責不溺女。有則舉首。設嬰長一名。給田十九畝零。使稽察穩婆。擇委紳士八人主持其事。董理一切。其女嬰己不需乳哺。而貧不能養者。責交穩婆。嬰長暫為鞠育。代覓抱養。或童媳早嫁。若穩婆嬰長不率者。許董事稟官。奪田更易。每歲至日茶會二次。以所活女數列冊呈官有拯嬰稽舉之實。無法久滋支之弊。省貸息要會之煩。收旋至坐獲之效。固莫有美具善兼若此者。上饒向有育嬰田三十一畝。積存穀價一百八十三千零。為置田三十畝。共得田六十一畝零。足敷分給。刊列規條數則永遠遵守。夫士農工賈。則盡乎化內之人也。城市都鄉。則盡乎聚人之地也城市有嬰長。通以穩婆勸止之法。彼無不延接生者。而稽察罔慮不周。都鄉有嬰長。兼以甲會助錢之誼。彼固責專而說行。近地而情親者。習焉相忘。而風俗將日益厚。推斯道也。行諸七邑。美意良法。庶無閡格歟。規條既定。言以弁之。乾隆四十五年八月日 【 廣信府志】
△金谿縣嚴禁溺女示
為嚴禁溺女以全天性。以維風化事。照得溺女惡俗。忍心害理。莫此為甚。金邑素號淳良。而溺女之慘。相沿成習。屢奉 上憲示禁。愍不畏法。此風終未稍歇。前經邑人陳星週獨力捐八千金李庭藻亦捐千四百金創立育嬰堂於縣城。而其中冐領者甚多。鄉間溺女仍然如故。本縣下車伊始。聞之殊深痛恨。為此出示嚴禁並酌定數條。開列於後。使便於遵守。如再有溺女者。或被告發。或經訪聞。照故殺子孫律究辦。此時悔之無及。毌謂言之不早也。
一宜重其望於紳耆也。凡殷實之家。好善之士。皆一鄉所望。平居宜開導愚民。不許溺女。懇切詳諭。動其天良。如有溺女者。許其即行稟送。從重究辦。即其貧乏萬不能育者。或相為助錢。仿豐城六文會之法而變通之各盡其心。各獲其報。汝紳耆人等。豈竟膜視而不能救一坊之溺耶。并聞村中有抱養媳者。無如惡姑每多凌虐。貧家之不肯育女者。未必不由於此。汝等務宜勸其愛惜是接紹宗支之人。比親生子女更當保護。毋再凌虐干咎。此亦為救溺者開一生全之路也。
一宜專其責於地保也。汝里保於鄉村人命盜賊鬥毆等事。均有稽察之責。如村有溺女之事。亦應嚴查。據實稟縣。只用手本一紙。將某村某人於某日某夜溺死女嬰一名。下手溺死者某人。親房某人。鄰右某人。逐一敘明赴縣稟報。本縣當量為給賞。如知而不報。後被他人告發。即提該村里保重懲不宥。本縣於此事深惡恨而痛絕。斷不稍為寬貸也。
一宜均其罪於親房鄰右也。溺女者固惟夫男是問。如夫男外出則惟親房是問。如無親房。則惟隣佑是問。尤必嚴查下手溺死者何人。大抵總係鄉間無賴之徒。不過得錢數十文。或米一二斗。遂造此惡孽。必須嚴加處治。其為穩婆者亦當力為救援。如見溺者不救。並拘其夫男懲治。
△附豐城六文會法
其法各村救各村之溺。先立簿一本。邀一百股。則一月可得錢六百文。以付養女之家。如不得百股者。六七十股亦可。每月給養女者錢四百文。以養二十個月為度。計養成一女。每人只消錢一百二十文。即出十股者。亦不過消錢一千二百文。其衣食稍能存活者不給。頭胎生女者不給。或生子數胎而始生女者亦不給。即貧乏而不願領者亦不強給。大抵小村每年不過二三名。大族亦不過十餘名。且族大者或一村分為數會。族小者或連村並為一會。又變而通之。或於祭產內儲有公費。或預先邀會存蓄。不須臨時合費。俱隨各村所便。總之各村之溺。各村救之。則首事無稽察之勞。生女便於鬥錢。不生女不用。則首事無侵吞之患。養女者不必往育嬰堂領錢。可無開銷之費。如或可存活。或夭殤者。易於查明。可無冐領之弊。真所謂惠而不費簡而易行者矣。本縣不惜諄諄告誡務各遵照力行。使風俗歸於淳厚。本縣有厚望焉。
△江山蔡廣文英擬勸救溺女法 【 字蕃宣諸暨人乾隆丁酉舉人】
溺女之慘。素所痛心切齒而拯之無術。若以官法相治。慮有多事小人。即從此藉端誣陷。轉滋擾累。第以空文勸戒。則聽者藐藐。嘗於無可挽救之中。擬為隨力禁援之法。願同志仁人君子推廣此意。共謀革回敝俗。爰列數條於左
一祖父立法以禁子孫。凡其派下。無論貧富有溺女者。即削其譜。逐出宗祠。葢彼既以殘忍之心戕其兒女。則我亦不必認為子孫。此條當書之遺囑。載之宗譜。告之祖先。鳴之族長。俾世世守之不易。
一宗長立法以禁族眾。凡其共祠其譜中有溺女者。合族會議。無論紳衿齊氏。必於祖靈前杖責若干。如情願輸銀贖責者。則當隨家產多寡。嚴定罰例。即公貯其銀以分給族中之貧而育女者。
一士人多方以勸其房分親戚朋友。讀書實際。首在敦倫。以父毋而溺無辜之女。豈非人倫大變。故凡師徒講論。姻隣聚談。同室同儕。居游出入。常常以此事之傷心慘骨。往復告誡。必有天良默動。自悟習俗之非。而己溺者不致再犯。未溺者不忍開端矣。且彼自戒於己。必將復為人戒。轉相勸止。不溺者日多。溺者日少。此即是轉移風俗之功。此即是讀書人分內責任。務共勉之
一富家捐產立法以救貧女。如生齒不多。而有田百畝。析捐十分之一。於其家計必無所損。而此十畝中除淨糧課戶費。通豐歉而計之。每歲可得穀十石。遇親屬隣里貧不能舉女者。勸令勿溺。即予穀一石。置簿登記姓名。及女生年月。嗣後每年予穀若干。女年漸長。則穀亦漸加。納穀四十石。分作十五年以給之。而此女長大出嫁矣。彼嫁則續救一女。十畝之產。十五年中。可並救養四女。則一百五十年。可救四十女矣。千田而析捐百畝者。十五年中即可救四十女矣。自為經營。俾與者無所侵蝕。受者無可假冐。沒身後則以此田附入祀產。使子孫之賢者掌理遵守。邇來義倉義學。大都有名無實而此項則人受實惠是永為子孫造福且家產罕有傳至十代而此產可存之不朽能如是積德者必世世有佳子孫以繼之葢以救人身命為事。而其後人不大獲天佑者。理之所必無也。
一家長族長。時常申戒婦女以溺女之罪。婦人柔而多狠。不讀書不明理。貧者憂女難養。富者憂女難嫁。無子者憂育女則男遲。又或以女為無益。或以撫字辛苦。或托言恐其後日貽羞父母。為家族長者。當曉以女若難養。何妨早予至親家為養媳。女若難嫁。何難嫁從省儉。究竟免得罪過。若憂男遲。而溺女則罪益重。男亦不可得。若厭女無益。則已媳從何而來。怕育女辛苦。則己身從何長大。怕女後日貽羞。則生男後日豈能必其盡佳况男女定自天命。一人該得幾女。溺死即不算數。故每見人溺一女。又生一女。必要補足其數而後己。徒多喫臨盆之苦痛積殺命之惡孽耳。使婦人習聞此言。共知此理。則溺女之風可止。
一溺女之戒。大率責備貧賤者居多。不思富貴之家。每至中年無子。妻則恐夫從此多置妾媵。妾媵又亟欲生子以圖固寵專房。凡此皆足以萌溺女之心。又有翁姑早望生孫。愚夫喜早生子。往往一生女則長吁短歎。憂形於色。在婦人之不忍者。多憂鬱致病。其柔狠者即從此起溺女之心矣。此全在家中族長。平日早為化導。要知生女即會生男。遲早自有定命。生女時尤宜不□露聲色。曲為曉諭分外喜歡。使溺女之念無自而萌。則嬰兒孽□海。永不生波。暗中造禍更為無量。
△培元堂勸育女說
保嬰會拯救溺女。立法最善。予曾邀約同人欲將此法行之於鄉而不能遂乃另設一法。祗先行於本族以冀他族觀感以救援嬰命。爰告族中。倘有生女貧不能育者。吾願給孩襖褂抱裙各二件每月助錢五百文、為養資。以六個月為止。過此或終不能自養。與人作童養媳。或代送嬰堂。自此兩月之間。即全二命。一則以有所助而肯育。一則並不望助。謂某尚出錢以活他人。我何忍自殘其骨肉。於是乎育之。由此觀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未經感觸。故寂然不動耳。予觀四方君子。豈無有心向善。欲捐金撫養者。然或恐其費多欲行終止。若予此法。祗行本族。則所費不過多也。如敝族百餘家每年生女大約十餘人其衣食豐足者約三分之一衣食粗足者。亦約三分之一。此皆不須人助。其甚貧而須人助者要亦不過三分之一耳。夫一族之中每年生女貧不能自養者。不過三四人。計所給衣食之費。只需十餘金。即可全活數命。何美如之。如族中戶口繁多。則一族中豈無同志之人。互相集會以成此舉者。復何憚焉。伏冀仁人君子。念天地好生之德。或邀同人集議行之於鄉。或出一已之力行之於族。則人人倣效。處處風行。將見青蚨白鏹。出自囊中。佇看紫誥藍袍。錫來天上。夫救蟻尚中狀元之選、况全人命之重。在皇天豈無賞善之道耶。願與同人共勉之。
△彭南畇殿撰濟溺說
惜字之說余深羡慕外官。得造無涯之福。至溺子惡俗尤欲為普天下嬰兒哀號求救於民之父母也試思楊寶救一雀而四世三公。宋郊活羣蟻而大魁天下。况以人命關繫之事。較之掩埋棺木戒殺放生其功德尤大數倍。為懇上而督撫。下而守令。切須訪察某地有此惡俗。即嚴示禁止。責令地保鄉鄰呈告。出首者懸賞以示鼓勵。容隱者並其父分別責處。果能實力行之即此一事可以廟食百世澤及子孫無窮矣昔喻仲寬知順昌。閩人有此弊。公作戒殺子女文召諸鄉父老轉勸。不半年百姓感格。所活者皆以喻名其子。賈彪為新息長。民多不留子。彪嚴為例。與殺人同罪。城南有盜刼害人。北有婦人溺子。公出。掾吏欲引南。公怒曰。賊害人常理。母殺子逆天。遂北行案致其罪。城南賊亦面縛自首。人皆呼為賈父。又東坡先生與朱鄂州書曰。凖律故殺子孫徒三年。公宜召邑令以下正告以法律。仍錄條曉示。召人告官。以犯人家財給之。若客戶則併責及地主云云。余按嘉湖富家亦復如是。若不罰之以財。懲之以法。不能禁止也。其貧者勸令紳士糾造育嬰堂以贍之。庶幾久久可行耳。余創建一會。察貧戶之欲溺者急止之。月給米三斗。以三歲為止。後有某翰林獻詩。見余拜焉。即所救溺女之夫也。嗚呼。余欲勸人之不溺。彼已心如豺虎。報應亦所不畏不得已哀鳴於官官又以為不急之務而不採狂夫之言然則普天下之嬰兒竟聽其死於非命而不為之救哉安得有萬代公侯之人不忍坐視其淪亡而必實力以謀普濟乎
△附溺嬰微騐
天道好生。溺女者逆天。逆天者死。救溺者順天。順天者生。生殺之機。判乎一念。應若桴鼓。古來戒殺放生者。尚多福報何况人命。爰集善惡報應數條。俾知勸戒。倘愚民無知尤望讀書士人隨地逢人告誡。 【 能邀集地方父老子弟如鄉約例反覆講說使互相警動其法尤妙】 於以挽回惡俗。培養太和。使普天下千百萬嬰孩咸登仁壽。陰德豈有涯涘哉。 【 能救活一命已屬極大陰功况保全多多耶】
明陳毅軒為諸暨縣令。嚴禁民間溺女。又念民苦嫁資為定上中下三等。議婚時即約定夫家不得爭厚簿。民甚便之。其俗遂化。辛丑覲歸。同子仁錫宿泰山。夢神授詩四句云。拯溺婆心苦。全生善果成。無慚民父母。瑞氣杏林盈。天啟壬戌。仁錫果探花及第。 【 今諸暨縣】
此風又復熾盛、且延及溫台金衢嚴等處矣、奈何奈何。安得賢有司仿前賢之法。力挽澆風。為斯民重生父母耶、如有此人吾願執鞭事之、且頂祝奉之、庶幾旦暮遇之、以抒夙願乎
喻仲寬知順昌。閩俗多溺嬰之風。乃作戒溺子女文。召諸鄉父老為人信服者。坐廡下。置酒親酌飲之。出其文使歸勸其鄉人。不半年。所活已千數。民至以喻字名其子女。 【 此法極好盖近時官長告示往往視為具文吏役且多沉擱惟召父老溫語使歸傳勸必多感化真格民妙法】
劉彝知虔州。民飢多棄子於道。乃出示召人收養。日給廣惠倉米二升。每日抱兒閱視。小民利二升之給。樂於撫育。一時孱弱俱全。以育嬰法代賑。一舉兩得。尤可師法。
新淦縣陳翁。見鄰里有欲溺子女者。輒以銀米助之。勸其勿溺。於是有本不欲溺詭情以取錢者。翁後夢至一處。見數人拜公曰。福德人也。冥司極推重但某等不肖子孫。騙大君子錢米。被罰陰司。欲求公於城隍說一分上。免其譴責。翁醒而異之。逾月里中大疫。又夢其祖父告其速求陳翁。翁乃具疏焚禱於城隍神。疫者一時意愈。
湖北沔陽生員王烜。家貧。遇考輒賣卜。妻張氏有賢德。鄰有溺女者。強為抱養者再。乾隆甲寅同鄉某夢神語曰。今科解元是育嬰。是科王竟中元。 【 此等事尤須女人勸戒、見聞多而言易□、相夫積德。助夫成名。□□中亦□回天乎也。夫婦間尤宜常以相朂】
仁和章彥脩。逢壽誕。凡親友祝者悉令折乾曰盛意悉不敢領。請以此銀為功德可乎。皆曰惟命。於是悉將壽儀為救嬰公費。自具薄酌以酬之。夫張筵召客。在親友不過一刻之歡。何如共為功德彼此俱有利益乎。推之娶妻誕子。入泮登科。諸項。親友各有賀儀。能遵此意以為里倡首。一則啟人善心。一則成全美舉。即為地方造福無涯矣。
廬陵王霞九先生。督學楚北聞其地溺女惡俗最盛。出示勸化。責重士子。言甚切至。復刊刷六千本。發各學給各紳士轉相勸化。有能倡舉育嬰社會及救溺女實事者。凖令學官保舉優行。例加獎賞。自來戒溺女法。此尤得其要領。伏懇當道之誠求保赤者咸留意焉。
韓念祖。凡有溺女者力勸止之。後入塲。見陰人長不二尺。頗驚悚。忽聞小語曰。特謝解溺恩人。是科遂中式。
尹作幹。家甚貧。生四女。人勸其溺。曰貧苦兒女。皆命中注定。安敢違天。且時以此語勸人勿溺。後生三子俱參大政
右救溺善報
鄭一清妻。三次舉女胎三溺之。後又懷孕將產。絞腸奇痛。生下□紅蛇。咬破毋腹而死。
呂鋐生二女俱溺。後生第三女。在桶中忽大聲曰。我被你溺死兩次。今特索爾命。并索你兒子。同去。妻即時驚死。未滿月。兩男同日暴死。遂絕嗣。
魏某妻生女多溺。忽生一瘡。有頭三个。人皆不識。痛喊月餘。忽見數女孩同一鬼拽鈇攣入房。乃曰冤魂來矣。遂死。
戚某生二子。後生三女俱溺之。其妻忽被蛇咬毒爛痛死。乃示夢曰。吾三女化蛇討命。悔已不及。為我遍告世人。凡生女孩。雖餓死不可淹死也。
宋談訓之妻穎娘子。怨己多子。以藥墮胎數次。乾道戊子又孕。復墮之。血遂崩不止。臨死見數孩啼哭扯拽不已。告其夫曰。前兒女糾纏如此不去奈何。言訖。痛喊一聲而死。即此推之。何必預防多子之累。而自害其身也。
東坡先生與朱鄂州書曰。有神仙鄉百姓石揆者。浸殺兩女。後其妻一產四子。楚痛不堪。母子俱斃。報應如此。
崑山穩婆范氏。常為人墮胎。未及一年。一家十一口俱得惡病死。范死時周身青腫。病喊宛轉。不堪言狀。 【 可舉此為穩婆勸】
乾隆辛亥十月廿四日。孝邑小河驛來一丐婦。年三十左右。貌中人。衣服亦頗脩潔。不類貧丐。肩生一女垂於左背。衣服外以布一幅披盖之。女頸與婦頸合。頭藏婦肩窩內。按之亦隱有耳腦狀。手足胸腹具體而微。若初生兩月者。問之。婦曰。此溺女現報也吾前世為男。無子。求望甚切每逢生女。輒生厭惡。前後共溺數女。今世為某氏婦。甫有娠。夢寐中見女孩三四。環聚房闥。皆言奉命報仇。或曰使頭痛欲死。或曰不如令心腹痛。或曰橫生若何。或曰變蛇咬腹。商議匝月惟一女默然。或問之曰是皆不足以洩吾忿也。使吾轉胎自其肩出。身贅於背。必使他終年乞丐。遍歷千門萬戶將此段果報詳告於人若一日偷閒。一語虛假。吾則內嚙其喉。啖其腦。吸其血。使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是辱之。終身勞之。終身勞庶可為天下戒。而吾憤不亦洩乎。眾女皆曰可遂隱不見。今果其言而莫能違也。婦言次貌甚戚。余疑或有偽。命婢掀布幅。撫而視之。果相合而生者。市中聚觀如堵。有問必答。婦稍厭煩。則嚬蹙難忿。絮述如初。惟問姓氏里居。遂淚下而求隱焉。湖北漢陽府孝感縣小河驛敬亭居士張關大記。 【 果報事不勝枚舉特畧記數條備鑒】
△遂安生生會小引 【 遂安縣洪子泉倡辦一名濟嬰社】
生生會者何。吾邑新設以濟嬰堂之不及也。盖嬰堂開在城內。近者易於沾恩。而僻壤遐陬。或因往返之艱。或為風雨所阻。近又因歲歉費鉅。力難徧周。故嬰孩仍有棄溺者。諸同人於乙巳春倡議。隨鄉設會。即隨地散給。其法簡便。其力易行。各會友慫恿贊成。故十鄉均巳次第舉行。每貧戶勸留一女。助錢一千文。分兩月給付。僉謂意美法良。到處可設。因約舉大略為四方樂善者公同好焉。其法每鄉或設一二局。或設三四局。 【 局不必另有公所即人家店戶亦可】 主局者必樂善殷實之家。或捐錢百千。或捐錢數十千。分作十年出付。則輸捐者不覺其難矣。計一鄉中歲得百千。當無不易。而百千可救百命。則一鄉之苦溺可支矣。復於每都中擇一二端方謹厚人。請為保舉。察其應給不應給者而聽命焉。近則比鄰。遠不過二三里。則耳目易周。而無假冐之弊矣。至倡議勸捐清算設局紙劄之需不無少費。皆首事人幫貼。不從捐欵開銷。則是捐一千便救一命。而聞者尤喜樂助矣。夫天道好生。鬼神惡殺。所費無多。所關甚大。語曰。微命必惜。致壽之徵。况其救人命也。又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况救無數命也。吾邑自生生會之設。求子求名屢經神騐。所望仁人君子。體大生廣生之德。推溺猶已溺之心。多方倡率。則人補其不足。庶使為父母者無忍心滅倫之慘。為嬰兒者無墮地溺斃之冤。則迴孽海之波同登彼岸。而陰功莫大。獲福無疆矣。至於隨地制宜。法難一定。是又在襄事者之善為斟酌也。是為引。
按貧戶生產。告借無路。困苦難言。不得已而遽下毒手。迨浴盤一過。慈愛頓生。襁褓三朝。恩勤彌篤。千文之助。勝於七級浮屠。若得隨地倡行。造福洵為無量。
△梁敬叔勸戒近錄記浦城蜜浸
道光丙戌。公車報罷。南旋至浙。同舟中有浦人。忘其姓氏。談次間詢其家中眷口。云有一子三女。因歎息曰。吾浦罕有二女之家。若余之三女。同邑每詫為異事。盖浦俗嫁女必用蜜浸菓品。以多為貴。至少亦須數百瓶。此物無買處。必須家自配製。又極費事。嫁期數月以前。即須備辦。殫日夜之勤。窮工極巧。天時人工一不相凑。色味便差。壻家往往以蜜浸之精麤。卜來婦之吉祥與否。貧寒之家。慮遣嫁之難。而舉女不敢多留者。半由於此。予婦行居次。生時亦將溺之。適其母舅至。再三勸解。乃勉留之。因是感誓。生女雖多不棄云。予告之曰。君舉于鄉。行誼即當為一鄉之表率。今既育女不棄。足以勸慈。將來嫁女務先捐此蜜浸之陋習。以塞禍胎。為一鄉示傚。則功德必非淺鮮也。其人聞之頗以為然。今不知此風尚仍舊否。余曰。浦城溺女之風稍差。而蜜浸之習未革。然余長姻祝東巖太守。本有不用蜜浸之議。余伯姊即其家冡婦。近曰嫁女于孟家。獨排眾議。不用蜜浸。省郤許多葛藤。近聞有嫁女之家。其家長亦立意不用。而婦女輩仍于背地偷送者陋習之固結如此。今浦城大小讌集。以及新正欵客。新賓登門。無不需此。而家大人但捧杯一拱。從未沾脣。盖亦本無滋味之可躭也。大抵溺女之風。起于吝財其弊由于厚嫁。蜜浸特其一事。而作無益害有益。舉國趨之若騖。實不可解。且近聞有一新婦在家。因竭力配製蜜浸。致成癆疾者。是誠不可以已乎。
按此亦記厚嫁之一端。因區區無關輕重之一物。輒致自戕骨肉。犯法蔑倫。本屬可驚可訝。乃習俗移人。賢者不免。祝太守能獨排眾議。不用蜜浸。詢屬中流砥柱。士大夫居鄉為合邑表率。主張風教。力挽頹波。真能造福無量。○此事須當道嚴行示禁。有心紳董設立鄉約局。一面化導。一面會同合邑紳董父老各鄉董。立規定議。永遠禁革。庶幾大聲疾呼。群蒙頓醒。如必不能廢。議定不得過四色。至粧奩衣服。亦立一限制。違者議罰。庶人人知所儆戒。而敝俗可以漸革矣。
△救命俗說
訪得近來鄉間。有一件極大作孽的風氣。聞之不覺傷心。你道是什麼事。你們可知道近時有一等人家。多生了幾個女兒。便怕拖累。怕賠嫁把他一盆清水。真是可悲可慘。本縣忝為爾百姓的父母官。但願你們百姓家家戶戶都做好人。都行好事。從前所犯的孽障。急速要改。以後遇著好事。急速要做。自然可以免災免難。發福發財。共享平安之福。世間極大作孽事。莫如害死人命。所以說人命關天殺了人便要償命。難道初生的女孩不算人命麼。本縣到任以來。察訪此地各鄉村竟有淹溺女孩的風俗。該地方士民或是不知。或是知而不救。於是習焉不察。不以為怪。你們試想想看。人身是上天所生。無論是男是女。總是一樣性命。總是一般骨肉。你母親也是女。你妻房也是女。若使有男無女。你的母親那裡來。你的妻房向那裡娶。父母辛辛苦苦養了你。本要望你養男養女。你偏怕吃苦怕拖累。就不肯養女。初生下來。活潑潑地就要害他性命。他投生而來。你就送他死。豈不是逆天大罪。你們試想想看。蟲鳥螻蟻。尚且貪生怕死。存好心的。尚且買他放生。何况是人。我卻知道其中緣故。未必盡由於爹娘的意思。親生骨肉。到底一段恨腸。一段痛腸。未必竟有此毒手。最可恨是旁人聳使。人家生了女孩。自然難免惹氣。在旁人口裡只好勸阻。豈有聳使之理呢。然而有一種不顧作孽的鄉鄰親戚。或是冤家仇恨。聽見生女。或是說尖刁冷話。或是背地暗笑。以致產婦心火發動。氣極淹死的。更有一種是假殷勤。鬼討好。故作嘆氣可惜。使產婦悶上加悶。以致淹死的。更有一種公婆大人。小姑妯娌。背後厭惡。惹氣叫罵。使產婦情極氣惱。不得不淹的。種種旁人逼迫。實為可恨。你們可知道冤冤相報天道無差。陰司律例。一命要抵一命淹死一個女兒要罰他死一個男兒。淹死兩個女兒。要罰他死兩個男兒。來遲來早。一定要報。若是旁人逼迫。便要傷到旁人的兒子孫子。若是公婆大人。那冤魂告狀。也要與他算賬。折福減壽。你們可聽見近來的報應極多。也有生怪生蛇的。也有肚中說話的。也有臨死時見小兒索命的。也有橫生倒養的。也有暗中減壽的。也有淹死了再來投胎纏繞不清的。或是旁人。或是自己。種種報應。說也可怕。若說是家中貧苦。可知道天不生無祿之人。越淹越窮。一定之理。况且多吃一分苦。多享一分福。養大了。嫁了好女壻。到老來也好靠靠。若說多養了女有碍男胎。可知傷了女命。要害男命。越淹女。越不得生兒。若說家中不能過活。要思量做乳娘。儘可養他四五月。送他到育嬰堂去。留他一條性命。不致造十分大孽。總而言之。人身是極不容易的。淹死了他。他陰魂必不干休。必定到陰司告狀。告准了冤冤相報。懊悔已遲了。况且本來王法甚嚴溺女之罪。照故殺子孫例徒二年。鄉鄰知而不說。也要賠罰。本縣因爾等風氣習慣了。不便一槩執法。不忍不教而誅。所以做此一段俗話。交與各鄉父老士民。互相勸化。拜托各位父老士民。共体此心。轉輾相勸。識字的念與大眾聽聽。能勸得各鄉村。各各存惻隱之心。不致再犯前過。則千百萬嬰孩咸登仁壽。共保生全。近報則在自身。遠報則在子孫。造福何可限量耶。勉之望之。
△附保嬰會說
保嬰善會為拯救溺女起見。各就地方或以五里千里為限。切諸善男信女公集一文善願。每年以三百六十錢為一願。有力者自十願百願不等。凡有貧戶人家生女不能留養者。會中幫他半年養費。每月給米一斗錢二百文。初生之時。報明局中。查明即給。隨給一票。以後按月支付。貼至半年。如果萬不能養。即為代送育嬰堂。全其性命。古人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又說。救一溺女。加壽十年願有心人急仿行之。另有俚言奉勸
△桐鄉嚴比部善後局舉行保嬰會序
同治甲子。余還鄉省墓。為鄉人留辦賑務。自夏徂秋。乃克蕆事。而吾邑自恢復以來。一切事宜。尚無以善其後。乙丑之春。余將旋京供職。特為擬善後章程十六條。請於大府。舉同邑蕭琳村丈沈茂庭表阮兩人董理。而大府諄諄勸留。似喜其言之善而欲觀其行之效。堅屬辦有端緒。然後交替。余既感大府之知。而亦願為鄉人導其先路。暫緩北轅。於二月杪開辦桐邑青鎮兩處善後局。凡所有事。皆按章以次舉行。茂庭表阮獨執簡而請曰。善後以救民為第一義。而吾鄉溺女風素盛。是亦民之當救者也顧縣城舊有育嬰堂。青鎮舊有留嬰堂。今皆廢棄。而驟謀興復。安所得此重貲。茲有保嬰會規條一冊。其會起於江蘇之無錫。湖州之長興。族人於八年前擬行於鑪鎮而不果。盍先酌議行之。固事輕易舉。而功德無量者也。余因受而讀之。為之稱善者再。竊惟天地生物之道。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故乾坤六子。三男三女。陰陽相配。蓋天地不能有陽而無陰。人不能有男而無女。若周禮職方氏所稱揚州之民二男五女。冀州之民五男三女。縱地氣之鍾毓偶有所偏。而天意之生成終無或歉也。乃末俗習於殘忍。幾以女為棄物。至於自戕其所生而不恤。於是有仁人君子出。而創育嬰堂以保全之固足以補天地之憾。而濟人事之窮。當此烽烟甫靖。民氣蕭條。各州縣戶口之數。减於前者多或十之七八。少亦十之三四。而民生之窮蹙且更甚於前。非徒溺女者如故。溺男者往往有之育嬰之堂既巳毀矣。保嬰之會可不興乎。蓋育嬰於承平之時。不過為孩提脫其死。而保嬰於大亂之後。且欲為國家蕃其生。其關係為尤重。則其舉行為尤急。况舉會之法。雖即本於建堂。而其法良意美。則遠勝於堂中。收嬰例設屜於牆穴。聽送嬰者置之而去。不問其誰何。不詳其姓氏。嬰即長成。終身為無父無母之人。是全其生而絕其倫也。堂中司事未必皆賢。怠惰谿刻皆不可保。而乳媼非其所生。恃無覺察。往往不能時其寒煖飢飽。而嬰多夭殤。是暫生之而終死之也。長成之後。雖定例指配良家。領為養媳。而以無家之□。□復顧忌。或轉鬻為婢。或掠賣為娼。皆所不免。是名生之而實害之也。今以保嬰會之法行之。則皆無慮此。夫狼虎尚不食其子。而人之忍而為此者。固為飢寒所迫。亦以乍免母懷全無知覺。因得逞其片刻之剛腸耳。故但聞溺初生之嬰。而不聞溺既舉之嬰。沈氏啟中所云。要令提攜有賴。彼呱呱之一息幸存。待其啼笑堪憐。自煦煦而相依為命數語。得其要領矣。且育嬰必待建堂。而會則無論寺院祠宇及人家間屋。皆可藉以舉行。堂必建於城市。而鄉村之憚於遠送者或不能周。會則雖一鄉一村。但得善士為之倡導。皆可舉辦。又其法能大能小。可行可止。善舉之妙。無過於斯。天下事固有前人創之而尚遺罅漏。後人述之而乃臻美備者。其即保嬰會之法歟。余因取其規條詳加訂正。為之序而刊之。先試行於吾邑。而後上之大府。請下其法於他郡。以資勸導而廣孳生。仍刻沈氏原啟於後。不敢掠其美也。是為序。
同治四年歲在乙丑暮春之月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現官刑部主事桐鄉嚴辰謹撰
△百制府通飭稿
諭旨。出示嚴禁鬻妻溺女。以革澆風而正倫紀事。嘉慶二十年十二月初一日。准軍機大臣附報字寄。嘉慶二十年十一月十八日。內閣奉上諭都察院奏安徽婺源縣民人吳新慶以遵例請禁鬻妻溺女惡習具詞呈訴等語。陰陽化生。人道之始。若民間生女。皆棄而不育。則生息何由而蕃。至夫婦列在五倫。非實犯七出之條。豈宜輕棄。如民人吳新慶稱該處地方產女之家。因貧起意。往往溺斃。夫婦每因小故。輒相離異。實屬惡習。著將該民人原呈發百齡查辦。先出示嚴行禁止。並設法妥為化導。以革澆風而正倫紀。其各省有似此者。均著一體示禁民人吳新慶著都察院飭令自行回籍。欽此欽遵。附寄前來。本爵督部堂准此。除飭藩臬二司通飭各屬欽遵嚴禁辦理外。查民人無故棄妻。及溺女不育。例有治罪之條。向來捐辦育嬰堂。原為民間生女不願留育及無力撫養是以收堂養育保全嬰孩活命而設。既經生產不能養育。自當送堂收養。何輒忍心殘其生命。誠如聖諭若生女棄而不育。則生息何由而蕃。况夫婦列在五倫。夫和妻柔。自臻綿順。即或偶因小故反目。豈可遽行鬻離。近來各屬民人鬻妻溺女相習成風。情殊可恨。合亟出示曉諭嚴禁。為此示仰軍民人等知悉。嗣後各宜敦重倫紀。夫婦之間即使偶有微嫌切勿生心離異。其貧家產女無力撫養者。即送育嬰堂收養。切勿棄溺傷生。自示之後。革除惡俗。力改前非。如再有無故出妻任意溺女之人。許該族鄰地保人等呈首到官。立拏治罪。决不寬貸。倘族鄰地保狥庇不首。一經訪察得實。並干重處。如該縣向未建設育嬰堂者許即呈請勸諭捐辦。籌費立規。以期經久。此係欽奉諭旨嚴禁之事。各宜凜遵。毌得視為具文。致干未便。特示。嘉慶二十一年六月初一日示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內閣抄出江西按察使歐陽永??奇條奏內開江右素有溺女惡習。或因家計貧乏。撫養維艱。即家計稍豐。亦虞將來遣嫁滋累。或急望生男。恐為乳哺所悞。遲其再孕。往往甫經產育旋即溺斃。應請嗣後凡有生女溺斃者。照故殺子孫之罪杖六十徒一年。族鄰保甲知情不行救阻。照知情謀害不即阻當律治罪等語。查故殺子孫之律原以子孫並無違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有心故殺。故擬以徒杖以懲其不慈之罪。若甫生幼女。毫無知識。何有違犯。乃以惡習相沿。甘心溺斃。其殘忍不慈實與故殺無異。如果事發到官審實。自應即照故殺子孫律辦理。毋庸另立專條惟是此種惡習。事出房帷。外人無從覺察。是以歷無舉發之案。應令地方有司不時剴切勸諭。動以天良。曉以國法。有犯則按律懲治。庶敝俗可以漸革。不至故戕生命。知人謀害。他人不即阻當之律。係專指知同伴人欲行謀害他人不即阻當者而言。若各人室內自溺其女。不明以告人。族鄰等勢難責以救阻。應將該按察使所請族鄰人等不行救阻照知人謀害不即阻當律治罪之處。毌庸議。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題二十九日奉旨依議
△江蘇藩憲王通飭札
為通飭查禁事。照得民間溺女惡習。嘉慶年間。曾奉諭旨飭禁。例內又有治罪之條。賢明地方官。亦多出示禁革。乃此風總不能絕。近經兵燹之後。更盛于前。相習成風。恬不為怪。不特生女淹。甚至生男亦淹。不特貧者淹甚至不甚貧者亦淹。總因育嬰接嬰等堂。不能處處皆有。而鄉居窵遠。跋涉維艱。愚民無知。往往忍心為此。從前各鄉間。有設立保嬰卹產等會。隨時查報。先給產費。以後月發錢米。酌定年期。期滿如仍無力留養。再行代送嬰堂。使其父母因助思留。因留生愛。因愛得保。曲體人情。法良意美。是不得不賴地方官勸懲互用。以遂生機。合亟通飭。札到該縣立。即遵照先行邀集在城及各鄉董事人等。剴切勸諭。各就各鄉實力化導。一面重整育嬰接嬰等堂。并各就地集會。卹產保嬰。務須革除惡俗。保全生命。仍由縣申明例禁多繕告示。遍行實貼嚴加諭禁。務使窮鄉僻壤。咸得週知。嗣後凡無力撫養者。或送嬰堂或赴會請領資助。倘再忍心害理。仍行淹溺。許紳董人等。以及族鄰地保呈首到官。立拿治罪。倘族鄰地保徇庇不首。並干重處。該縣務。須留心訪查。嚴懲一二。以儆其餘。仍將遵辦緣由以及設立堂會處所。分晰稟復。現當大難初平。休養生息之際。此等頹風。亟宜竭力挽回。萬勿視為具文。因循玩忽。致忝父母斯民之職。勉之望之。
同治五年 月 日
△蘇城遵辦保嬰會啟
念天地好生之德。成始成終。惟父母愛子之心。撫我畜我。人倫所在。雖天性本同然。而家道維艱。每多男為增累。惟鄉愚之無識。幾溺女以成風。遂教甫育之遺呱。竟歎我辰之安在。加以兵燹之餘。饔飧不給。蕭條四壁。又不幸而將雛。輾轉寸心。曷忍言乎舐犢。境之所迫。情實堪憐。爰集同志之人。用舉保嬰之會。賙卹先於孕婦。事貴豫時。稽查首及赤貧。義從周急。未產而尺衣寸布。聊資襁褓之需。既生而日贈月資。薄備湯漿之費。事尚取其易舉。力尤賴乎眾擎。惟求仁人君子。哀念苦寒。大生憫惻。或酌廉泉之水。挹注成渠。或分懸杖之錢。百千慨助。總期多多之益善。尚當節節以推行。廣培一線生機。留得萌芽簇簇。行見萬家哺子。盡成瓜瓞綿綿。拜君之賜。靡有已也。謹志章程如左。
一凡城廂內外。無力孕婦將產。先由親族或鄰里地保報局。查實先給執照。臨產持照赴局領去毛衫一件。抱裙一條。棉袄一件。大小尿布各一塊。五月初一起。七月底止。改給夾裙夾袄。不准本夫自報。
一產後三朝。司事查看。不論男女。每月幫給撫養錢六百文。一年為滿。
一按月額貼錢文。定於報產之日給發一月。以後每月由司事送往。騐明孩照相符。照數給發。不必凖定是日。或先或後。至遲以三天為率。假如正月初一報局。給過第一月。極遲二月初三須給第二月。
一凡遇遺腹。每月加給錢六百文。以兩年為滿。
一襁褓之兒。難於辨認。凡在局中領錢之兒。即由司事查看左右十指箕斗。即與照票。逐一騐明填寫以便每月查核
一凡產母偶有死亡。或重病斷乳。無從寄育者。報明局中。司事隨即前往查看。設法寄養。或代報育嬰堂。臨時與本夫親屬酌辦。
一此會定額五十名。俟多募一名。加增一名。總期廣為勸募。多多益善。
一凡額數無多。定以離城五里為則。再遠不查。
一月終給過某某處某某姓氏。并幼孩箕斗頂髮記認。抄寫三紙。分送各董。隨時酌派親友抽查。以補司事耳目所不及。
右蘇城現辦保嬰會章程。係奉 上憲飭辦者。兵燹之後。煙戶散亡。丁口耗折。亟宜休養生息以延人種。而同志不過數人。捐數未充。祗能以五十名為限。原期各處善士。仿此章程。各就近地善堂附入試辦。庶幾愈推愈廣。多援嬰命。省垣為首善之區。以此舉為之先導。必有聞風興起者。坐蓐呱呱。哀哀乞命。願與同人共勉之。
犀錢方種福
救命浮圖(見圖)
右救命浮屠募緣冊。取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之意。其法每一塔合錢四千二百文。每一層計錢四百二十文。一人持一冊領募。每一人獨捐數塔。或數人合捐一塔。即將捐助芳名寫入塔中。以便彙集登入總捐簿。年終報銷焚化
神前。以昭徵信。
票式(見圖)